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成效,强化青年责任担当,广州新华学院管理学院“薪火南雄”社会实践队于7月8日正式开启了南雄乌迳镇的实践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南雄乌迳及周边目前已有的文旅资源以及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助力南雄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新业态。
2023年7月9日至13日,实践队来到南雄市市区、乌迳、油山等地,追寻红色遗迹。
【第一站】南雄乌迳镇新田村:红军入粤抵达千年古村,首战告捷振士气
7月9日,实践队在乌迳镇徐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新田古村,领略古村落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红色印记。1934年10月26日,从江西信丰进入南雄境内的红军部队,对盘踞在乌迳新田的敌人发起进攻并取得战役胜利,为悠久的新田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据徐主任介绍,从新田村的总体形态、街巷走向、建筑朝向来看,村庄的总体格局是中原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特色的独特融合,现今仍较好保留着大批红色遗址、古民居建筑群。同时,新田村也是乌迳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文旅”的重要基地。
参观学习古村落后,实践队拜访当地的老党员。看着一枚枚勋章,背后是李堂军爷爷一次又一次的英勇行动,他以亲身经历为例,展示了其严于律己的态度。老一辈共产党员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数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奋斗,完美诠释了他们入党的初心,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习。
图1:李堂军党员同志与实践队成员分享其过往所获荣誉勋章
【第二站】南雄油山镇上朔村: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践队成员边走边倾听村民讲述着上朔村的历史和变迁。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一同体验了上朔村的特色活动——重走长征路。薪火南雄社会实践队从古榕树出发,到达人民会堂重温入党誓词,走进彭家大院,学习领悟《当红军歌》,参观彭显模将军故居,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精神。
图2:实践队成员在人民会堂重温入党誓
图3:实践队成员重走长征路
【第三站】南雄一个关乎中国革命前途的地方——红四军黄木岭脱险地
随后,实践队成员到达黄木岭脱险遗址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块写有“一个地方党支部、一个人、一封信,救了我们党,救了整个红军”的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牌。
图4:红四军乌迳脱险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牌
据讲解员介绍,1929年1月,红军夜宿黄木岭。连日激战,疲惫不堪的红军对包抄而来的敌军毫无防备。紧急关头,游击队员钟蛟蟠获知情报,火速报告。红军部队连夜向江西转移。红军撤离不到半个小时,敌军就包围了黄木岭,朱毛红军转危为安,也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红四军黄木岭脱险地”。因此,“一封情报”救朱毛红军由此而来。
图5:讲解员为实践队成员介绍红四军乌迳脱险遗址
实践队成员一路学习,一路感慨,许多红军战士投身革命之初不识字甚至没有名字,他们并不确切知道什么是革命,但他们从拯救天下穷苦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自身命运的巨大改变中,逐步明白他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第四站】缅怀先烈,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南雄市革命烈士陵园
7月13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情怀,学习英烈的奋勇精神,守护英烈的光辉形象。薪火南雄社会实践队成员步行前往了南雄市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刻地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
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下实践队成员走到了墓碑前,为当年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的烈士们默哀,并集体沉思、追忆那些英勇无畏的烈士们。不管时光流转,他们的英勇事迹都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只有时刻铭记,才能更珍惜和平和幸福的生活。
图6:实践队成员向革命烈士默哀
总结
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在南雄革命老区,“沉睡”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激活”“用活”,在保护、升级、提质基础上,将红色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光与体验结合,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研培、红色文创和红色乡村建设,将能走出一条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径。新华学子也将持续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以“新华学子所能”服务“地方所需”,在“百千万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宋幸怡
初审:陈琴琴
复审:李丽容
终审:蔡月明
广东在线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 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9 广东在线 http://www.gdolw.cn, All rights reserved.